当前位置:阜阳健康网 > 康复案例 >

明明是高血压,为啥说头晕是低血压引起的呢?

来源:阜阳健康网 更新于 2019-06-14

在线问诊医生

擅长:白斑、白癜风、白点

在线一对一咨询

   73岁的王婆婆有高血压还合并了糖尿病,一直以来她都很听医生的话,吃药也乖,血压、血糖都控制得不错。

  但最近,她出现了早上起床眼前发黑或者站久了脑壳会晕的情况,而且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有天早上还突然眼前一黑绊了一跤,就赶紧去了医院。

  “医生,是不是我的高血压又加重了哦?”

timg (1).jpg

  在给王婆婆测了血压,做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后,医生摇了摇脑壳说:“这跟你的高血压没有啥子关系,头晕是因为体位性低血压合并餐后低血压引起的。”

  “啥子?低血压?!我明明血压那么高,咋会得低血压喃?”

  其实,这种低血压情况的发生,在高血压病人身上并不罕见,尤其在老年人群体中更常见。今天,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窦青瑜医生就来讲一讲,为啥子这两种低血压那么“青睐”老年人,又有哪些办法可以预防这两种低血压的发生。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当你的身体从躺起变成立起,或者头部倾斜>60°时出现的血压变化——收缩压下降≥20 mmHg 和( 或) 舒张压下降≥10 mmHg的血压变化,而导致的脑缺血现象。

  也就是你们很多人gu久了一伙站起来而出现的脑壳晕,基本上都是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

  虽然体位性低血压在大多数年龄段都会出现,但在老年人中出现的概率最大→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的发生率可以达15%,75岁以上的有30~50%。

  为什么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1. 有效循环的血量减少

  比如使用了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后,血液重新分配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

  2. 自主神经对血管调节功能下降

  人的自主神经调节能力是根据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年龄增长,心脏顺应性下降、对交感神经兴奋时血管反应性降低,因此年龄越大,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机率越高。

  另外,一些疾病会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管运动中枢周围病变,也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3. 某些药物的应用

  比如降压药中的α受体阻断剂(如特拉唑嗪等)、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血管扩张药(如治疗心绞痛的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等),某些中枢镇静剂、抗抑郁药等,在使用/服用这类药物的期间,也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

  体位性低血压引起最大的问题是会增加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冠心病事件、心力衰竭和卒中的风险,尤其对老年人来说,会增加发生反复跌倒及衰弱的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1. 起身站立时应动作缓慢,变化体位的时候动作也要慢一点,这样使机体有时间调节自主神经;

  2. 尽量减少卧床时间;

  3. 在医生的建议下,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

  4. 通过物理对抗或呼吸对抗的手段改善体位不耐受的相关症状。

  比如双腿交叉站立、穿戴弹力袜及腹带、缓慢深呼吸、用鼻吸气、噘起嘴唇呼气等。

  此外,还有这两种方法可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① 穿弹力袜和使用腹带;

  ② 睡觉时把床头垫高/抬高10°—20°,白天坐下的时候可以用用斜靠椅,这样哪怕你站起来,体位改变的角度也不会那么大!

  体位性低血压如何治疗?

  最重要的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维持血压的稳定。针对体位性低血压首选是非药物治疗,至于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定哈!

  餐后低血压是指吃了早餐、午餐、晚餐或者加餐后血压明显下降。

  详细来说是餐后2个小时内测量血压,收缩压与餐前比较血压下降超过20mmHg;或餐前收缩压不低于100mmHg,餐后低于90mmHg。

  有些血压下降轻但出现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昏厥、意识障碍等),也属于餐后低血压

  再也不要说吃了饭睡觉是偷懒,人家明明是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有什么表现?

  部分餐后低血压患者没有症状,少数可表现为餐后心绞痛、头昏、晕厥、眼前发黑、乏力、口齿不清、跌倒、一过性脑缺血等心脑脏器缺血的症状。

  为什么会发生餐后低血压?

  A. 吃东西时热刺激作用于胃肠道黏膜,使血管扩张;

  B. 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使活性肽分泌增多,引起内脏及全身血管扩张。餐后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便发生了餐后低血压。

  哪些人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

  在我国住院老年患者中,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80.1%,多见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瘫痪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

  对老年人来说,自身的血压调节能力本来就比较低,加上有的老年人患有自主神经病变,所以这类就更容易出现餐后的低血压症状。

  如何避免餐后低血压?

  A饮水疗法

  吃饭之前喝水350~480 ml,可以让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减少20 mmHg,并有效减少症状的发生。

  但是,对于需要限水的严重心力衰竭及终末期肾病患者需慎重。

  B少食多餐

  少吃多餐可以减少血液向内脏转移的量和持续时间,减少发生餐后低血压的可能性。

  C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与蛋白质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在胃中的排空最快,诱导胰岛素释放作用最强,所以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更容易导致餐后血压迅速下降。

  我们的老年人早上很多都喜欢来碗稀饭、馒头或者面,这些都是碳水化合物,建议大家可以改变一下早餐饮食习惯,比如喝点牛奶、吃个鸡蛋,不要天天都吃老三样。

  D餐后运动

  老年人可以在餐后的20~30分钟就能间断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比如步行30米,每隔30分钟一次,这样的小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输出量,降低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和跌倒的发生率。

  一定记到,运动务必要慢慢的,运动量不要过大。

  餐后低血压如何治疗?

  最关键的还是要听医生的话,保持血压在标准范围内!

  尤其餐前血压过高的话,可以导致更严重的餐后低血压,因此,通过合理的降压治疗使血压达标,尤其是有效降低清晨血压。

  但是,不要为了专门控制餐前血压,而把降压药放到吃饭之前吃,而是应该在两餐之间服用。

  所以啊,不要以为自己得了高血压,低血压这个病就绝对不会找到你了!

  就像很多胖娃儿,不要以为自己身上嘎嘎多,就不会营养不良了!

  毕竟,还有一种病叫肥胖型营养不良!

   73岁的王婆婆有高血压还合并了糖尿病,一直以来她都很听医生的话,吃药也乖,血压、血糖都控制得不错。

  但最近,她出现了早上起床眼前发黑或者站久了脑壳会晕的情况,而且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有天早上还突然眼前一黑绊了一跤,就赶紧去了医院。

  “医生,是不是我的高血压又加重了哦?”

timg (1).jpg

  在给王婆婆测了血压,做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后,医生摇了摇脑壳说:“这跟你的高血压没有啥子关系,头晕是因为体位性低血压合并餐后低血压引起的。”

  “啥子?低血压?!我明明血压那么高,咋会得低血压喃?”

  其实,这种低血压情况的发生,在高血压病人身上并不罕见,尤其在老年人群体中更常见。今天,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窦青瑜医生就来讲一讲,为啥子这两种低血压那么“青睐”老年人,又有哪些办法可以预防这两种低血压的发生。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当你的身体从躺起变成立起,或者头部倾斜>60°时出现的血压变化——收缩压下降≥20 mmHg 和( 或) 舒张压下降≥10 mmHg的血压变化,而导致的脑缺血现象。

  也就是你们很多人gu久了一伙站起来而出现的脑壳晕,基本上都是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

  虽然体位性低血压在大多数年龄段都会出现,但在老年人中出现的概率最大→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的发生率可以达15%,75岁以上的有30~50%。

  为什么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1. 有效循环的血量减少

  比如使用了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后,血液重新分配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

  2. 自主神经对血管调节功能下降

  人的自主神经调节能力是根据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年龄增长,心脏顺应性下降、对交感神经兴奋时血管反应性降低,因此年龄越大,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机率越高。

  另外,一些疾病会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管运动中枢周围病变,也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3. 某些药物的应用

  比如降压药中的α受体阻断剂(如特拉唑嗪等)、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血管扩张药(如治疗心绞痛的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等),某些中枢镇静剂、抗抑郁药等,在使用/服用这类药物的期间,也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

  体位性低血压引起最大的问题是会增加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冠心病事件、心力衰竭和卒中的风险,尤其对老年人来说,会增加发生反复跌倒及衰弱的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1. 起身站立时应动作缓慢,变化体位的时候动作也要慢一点,这样使机体有时间调节自主神经;

  2. 尽量减少卧床时间;

  3. 在医生的建议下,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

  4. 通过物理对抗或呼吸对抗的手段改善体位不耐受的相关症状。

  比如双腿交叉站立、穿戴弹力袜及腹带、缓慢深呼吸、用鼻吸气、噘起嘴唇呼气等。

  此外,还有这两种方法可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① 穿弹力袜和使用腹带;

  ② 睡觉时把床头垫高/抬高10°—20°,白天坐下的时候可以用用斜靠椅,这样哪怕你站起来,体位改变的角度也不会那么大!

  体位性低血压如何治疗?

  最重要的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维持血压的稳定。针对体位性低血压首选是非药物治疗,至于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定哈!

  餐后低血压是指吃了早餐、午餐、晚餐或者加餐后血压明显下降。

  详细来说是餐后2个小时内测量血压,收缩压与餐前比较血压下降超过20mmHg;或餐前收缩压不低于100mmHg,餐后低于90mmHg。

  有些血压下降轻但出现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昏厥、意识障碍等),也属于餐后低血压

  再也不要说吃了饭睡觉是偷懒,人家明明是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有什么表现?

  部分餐后低血压患者没有症状,少数可表现为餐后心绞痛、头昏、晕厥、眼前发黑、乏力、口齿不清、跌倒、一过性脑缺血等心脑脏器缺血的症状。

  为什么会发生餐后低血压?

  A. 吃东西时热刺激作用于胃肠道黏膜,使血管扩张;

  B. 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使活性肽分泌增多,引起内脏及全身血管扩张。餐后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便发生了餐后低血压。

  哪些人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

  在我国住院老年患者中,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80.1%,多见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瘫痪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

  对老年人来说,自身的血压调节能力本来就比较低,加上有的老年人患有自主神经病变,所以这类就更容易出现餐后的低血压症状。

  如何避免餐后低血压?

  A饮水疗法

  吃饭之前喝水350~480 ml,可以让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减少20 mmHg,并有效减少症状的发生。

  但是,对于需要限水的严重心力衰竭及终末期肾病患者需慎重。

  B少食多餐

  少吃多餐可以减少血液向内脏转移的量和持续时间,减少发生餐后低血压的可能性。

  C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与蛋白质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在胃中的排空最快,诱导胰岛素释放作用最强,所以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更容易导致餐后血压迅速下降。

  我们的老年人早上很多都喜欢来碗稀饭、馒头或者面,这些都是碳水化合物,建议大家可以改变一下早餐饮食习惯,比如喝点牛奶、吃个鸡蛋,不要天天都吃老三样。

  D餐后运动

  老年人可以在餐后的20~30分钟就能间断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比如步行30米,每隔30分钟一次,这样的小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输出量,降低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和跌倒的发生率。

  一定记到,运动务必要慢慢的,运动量不要过大。

  餐后低血压如何治疗?

  最关键的还是要听医生的话,保持血压在标准范围内!

  尤其餐前血压过高的话,可以导致更严重的餐后低血压,因此,通过合理的降压治疗使血压达标,尤其是有效降低清晨血压。

  但是,不要为了专门控制餐前血压,而把降压药放到吃饭之前吃,而是应该在两餐之间服用。

  所以啊,不要以为自己得了高血压,低血压这个病就绝对不会找到你了!

  就像很多胖娃儿,不要以为自己身上嘎嘎多,就不会营养不良了!

  毕竟,还有一种病叫肥胖型营养不良!

展开全部内容 收起
相关文章更多»
身上的白癜风扩散的原因
身上的白癜风扩散的原因

除了担心这种疾病无法治愈,白癜风患者还担心这种疾病会扩散。这使....

 在“保鲜膜”上起舞的柳叶刀 
在“保鲜膜”上起舞的柳叶刀&#160

中午一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的李雁主任....

妈妈坐月子能不能刷牙? 
妈妈坐月子能不能刷牙? 

作为一名新晋宝妈,历经“备孕、怀孕、宝宝出生”这一幸福而伟大的....

回家过年的火车票都买好了,这位43岁的男医生倒下再没醒来…… 
回家过年的火车票都买好了,这位43

1月9日,张超突发疾病,经过三四个小时的紧急抢救,这位朴实的扶贫....

食疗白癜风偏方菜谱有什么
食疗白癜风偏方菜谱有什么

白癜风的病因非常复杂。及时治疗对白癜风非常重要,但仅靠治疗还不....

疾病导航
热门文章
1广州新世纪白癜风防治研究院2头部白癜风会不会导致脱发3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白癜风的发生4多吃黑色食物是否有助于白癜风治疗5哪些原因导致顽疾白癜风久治不愈6背部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如何有效治疗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