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有多久没逛过公园了?据《科学报告》杂志最近一期发表的研究表明,每周至少花两小时亲近自然,比如去公园、林地或者海滩等等,有益于身心健康。
欧洲环境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 Mat White博士介绍,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在高收入、城市化人群的调查中显示,更多地接触公园、林地等自然环境与更好的健康水平有关。更多的“绿色”与患心血管疾病概率较低有关,同时肥胖症、糖尿病、哮喘以及精神疾病的概率均有下降,共同造成死亡率较低。在儿童中,接触自然环境也可以降低儿童肥胖和近视的概率。也有调查发现接触自然环境可以改善邻里关系,提高主观幸福感。
在本次研究中,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近两万名居民进行调查,探究七天内接触自然与自我报告健康或幸福感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与未接触自然的人相比,接触两小时以上的人群健康指数和幸福感评分均有增加,单次接触和多次累计两小时没有区别。在三至五小时人群中评分最高,反之,每周不足两小时的人群与未接触人群健康与幸福感评分未有上升。以两小时为界,幸福感评分差距在老年人和长期慢性病患者中,以及在低收入与高收入人群中均保持一致。
如何达到两小时这一标准的方式也不太重要,有些人喜欢周末到离家比较远的地方散步,有些人喜欢定期去当地公园休息。把两种活动方式强行进行交换适得其反。
作者表示,我们不能把接触自然简单等同于外出运动。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多数人达到了每周运动推荐标准,但不运动的人同样可以得到好处,两者差距并不明显。在另一项日本的研究中也发现,仅仅是坐在自然环境的“森林浴”中,就可以获得一些心理或生理的益处。此外,在自然界进行的体育活动也比其他地方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尽管受访者大多为健康人群,但在疾病或残疾人群中接触自然时间与幸福感的评分也保持一致。同时,在2003年《癌症护理》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发现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在“自然恢复环境”下经过五周的恢复,几项健康评分也比较高。
作者还探讨了自然环境“质量”的问题,具有生物多样性,植物、动物种类更丰富的自然环境下,受试者体验更好;与自然的接触并不局限于人体的感官体验,每个人的历史感,长期文化实践以及地方认同感也发挥了具体的作用。多数人的自然接触均在自愿条件下进行,去一些个人不感兴趣的自然环境中度过两个小时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评分结果。
作者补充,尽管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不同层次的研究去探寻不同活动、环境质量对个人的影响,但现有的多方面数据已经提供可靠的证据。每周请拿出两小时的时间去山区或者附近公园转一转,给自己的内心放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