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补不如睡补:丑时熟睡对肝最好 睡觉时间很重要

更新时间:2019-02-27作者:白白健康网

   丑时熟睡对肝最好

  丑时,指凌晨1点~3点的时间。丑在甲骨文中是手的象形,《释名》曰:“丑、纽也,寒气自屈纽也。”丑时表示阴阳转换,寒气渐释,白昼开启。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丑时对应十二经络的肝经,在睡眠状态下,此时人体气血将汇聚到肝脏,充实肝体(给肝脏增补能源),涵蓄肝用(让肝脏更好发挥功能)。正如《黄帝内经》提到:“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丑时保持熟睡状态是对肝最好的关怀。

食补不如睡补:丑时熟睡对肝最好 睡觉时间很重要

睡眠对人的重要性

  中医学认为,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肝胆负责回血,也就是把有毒的血过滤掉,并产生新鲜的血液。

  于是关键来了:如果你天天熬夜到1点多,导致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胆又无法换胆汁,所日积月累,很容易就会让人患得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各种病症。

  在临床上,常听到很多患者抱怨凌晨1~3点还难以入睡或者短暂入睡后即醒来,这种状况与肝脏疏泄功能失职有关。中医认为,肝的疏泄功能,体现为维持全身气机、脉络、水道、肤腠、精神情志疏通畅达、不滞不郁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人体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如呼吸、饮食、二便、出汗、月经、情绪甚至睡眠调节中。日常生活该如何维护肝脏疏泄功能,保证丑时的良好睡眠,更好地“充实肝体、涵蓄肝用”呢?

  1.要顺着肝脏的“性子”。肝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平时情绪管理要顺着肝的“性子”,如多培养温和、宽容、积极、乐观的性格,消除忧思多虑、烦躁暴怒等不良情绪,避免在夜间纠结问题。情绪容易起伏者,可多揉按太冲穴(该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以助疏泄。

  2.要避免过度损耗肝气。《黄帝内经》认为:“肝者,罢极之本”,也就是超负荷劳作、疲劳等“过用”行为也会耗伤肝气,进而影响疏泄功能。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熬夜,不建议过度劳作、剧烈运动、过度用脑等。对于平时以脑力劳动为主或者工作强度大的人,可用枸杞5克、龙眼干5克、麦芽3克,泡水代茶喝,有养肝疏肝的作用。

  3.“临阵磨枪”有良效。对于丑时偶尔出现失眠或者易醒者,则可能伴有肝肾不和或心肾不交证,此时可以盘腿静坐片刻,然后叩齿至满口津液,以舌头在口腔及牙间搅动5~8下,分3次将津液咽下,有滋水涵木、交通心肾、调神助眠之效。

  睡觉时间很关键

  睡眠一定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这是因为人在寅时 (3点—5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太阳的天势升起人体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

  依据中医理论,每天早晨5-7点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的完成排浊功能,使浊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腑百骸。

  早晨7-9点人体胃经最旺,9-11点人体脾经最旺,这时人的消化吸收运化的能力最好,如果这时还不起床,人体胃酸会严重腐蚀胃粘膜,人体在最佳吸收营养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期以来会患脾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

  睡觉要关窗捂实

  中医还认为,睡觉时如果不关窗,很容易就会导致很多疾病,而其的理论依据是人在睡眠之中,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会在表面形成一种阳气层,这种阳气层使人“鬼魅不侵”。

  但如果睡觉时开窗,外面进来的寒气会消耗掉人体的阳气层,久而久之就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是第二天早上起来浑身乏力,后背僵硬。

  除了睡觉要关窗,另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睡觉时要保证四肢是暖的,因为四肢是阳之本,如果四肢不暖,身体会额外消耗阳气来提升手脚的问题。所以推荐在睡觉之前把手脚捂暖,手脚和肚脐、背后的命门都要盖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