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世纪白癜风防治研究院
2016-01-11
更新时间:2019-06-04作者:白白健康网
“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和7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被漏诊。”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日前指出,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有待提高,强化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及时提供干预指导,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七成糖尿病前期患者被漏诊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四大类慢性病之一,也是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人数约1亿。而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有待提高,分别为36.1%、33.4%和30.6%。庞大的糖尿病患者和前期高危人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不了解糖尿病前期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母义明教授告诉搜狐健康,公众对糖尿病风险意识普遍偏低。一项2012年—2013年的调查显示,我国不到1/3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听说过糖尿病前期或边缘性糖尿病,仅有35.5%的糖尿病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
母义明教授表示,糖尿病前期或早期阶段的人群,其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表现往往并不明显,常规体检只检测空腹血糖不查餐后血糖。因此,这造成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和70%的糖尿病前期被漏诊。
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根据《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的调研结果,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不能很好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其中,不知道“如何干预”是无法执行的主要原因。
母义明教授表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途径。除了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保持正常体重等方式外,应尽早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预防糖尿病。
“尽管中国的男性糖尿病高峰是在40岁左右,女性在50岁左右,但目前有年轻化趋势,预防糖尿病,年轻人也是重点。”母义明教授指出,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均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强化早期筛查。
此外,出现莫名其妙体重下降、男性小便黏腻、乏力、困倦、夜间多饮多尿等相应症状的人群,也应尽早检测餐后血糖,实现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早诊早治。
更多阅读
5月31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教育专项基金承办,中华医学会相关分会学术指导,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支持的慢性病防治公益行动—“糖防行动”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旨在呼吁公众关注糖尿病预防。该项目预计对300万慢性病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将有30万患者获得慢性病长期管理服务,共有15万人次的社区和家庭医生接受慢性病相关教育,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