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世纪白癜风防治研究院
2016-01-11
更新时间:2019-05-16作者:白白健康网
三个月前,我加入了一个早睡群(没错~睡觉问题让好多人都感到困扰)。在挣扎着不熬夜这件事上,群里的小伙伴们积累了丰富的经(教)验(训)——尝试过运动、冥想、泡澡、学中医、卸载社交App、睡前背单词、21天早起打卡、晚睡的人发红包等一系列方法,但都坚持不到一个月,还浪费了钱。
早睡是不可能早睡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后,我开始试着理解这件事:人为什么会熬夜?
首先承认基因和环境的重要性。有人天生倾向于晚睡,灯光、噪音、室友都会影响入睡时间。
除此以外呢?晚睡这种习惯之所以能保留下来,一定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的某些心理需求。人类这么聪明,才不会做完全无用的事。
熬夜说明我已经足够努力
有些特别上进的人,熬夜不是为了玩,而是觉得白天不够努力,晚上不做点正经事就不好意思睡觉。
“一个姑娘问我,搞学术的为什么都睡得那么晚,难道只有到晚上才有灵感?不是,姑娘,搞学术不靠灵感,靠的是碌碌无为的白天引发的愧疚之心。程序员也一样。”(来自知乎问题“为什么很多程序员喜欢熬夜”)
我问了一个程序员:“你晚上真的工作效率高吗?”
她说:“有些人是,但我肯定不是。算是个心理安慰吧,我都这么累了,要是再出bug,我也问心无愧。”
年轻人有很多焦虑,担心中年被裁员,担心买不了房、结不了婚,担心父母的健康,担心食品质量和空气安全,担心明天又是deadline……这些都是现实带来的焦虑。
还有一部分焦虑,来自超我的要求:担心自己正在被同龄人抛弃,担心自己不够优秀,担心不能给孩子更高的起点……这些担心,都可归罪于“我不够努力”。
熬夜工作,是给超我,给内心严厉的父母一个交代:你看我足够努力了,不要惩罚我。
用熬夜对抗死亡焦虑
在希腊神话中,睡神和死神是孪生兄弟,母亲都是黑夜女神。
对抗睡眠,象征意义是对抗死亡。
每一个白天,都像短暂的一生。什么都没做,一天就过去了,那一生是否也如此呢?熬夜可以获取更多时间(是个幻觉),只要不睡,这一天就没有结束,我也没有那么快面临死亡,还可以多做一点事。
因为这样想而无法睡觉的人,不是缺乏自律,而是对人生太有追求,想要让自己的一生更丰富,更有意义。
除了死亡带来的紧迫感,也有人因为死亡带来的恐惧感而无法入睡。
我有个朋友,很长一段时间一直熬夜,就算困得打瞌睡,也会立刻睁开眼,因为她感觉睡着之后和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害怕闭上眼睛就再没有机会睁开。
后来她想了个办法,定一个两点的闹钟,告诉自己说:“我只睡两个小时,很快就可以醒过来。”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她不再熬夜了。
用熬夜自我伤害
熬夜可能导致肥胖、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上升。
和抽烟、喝酒、不按时吃饭一样,熬夜属于慢性自我伤害。
当一个人明知道一件事对自己有伤害,却主动去做时,很可能是在攻击自己。那么,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或许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更好的生活,只值得混乱的生活。而熬夜,是让生活变得混乱的有效方式。
或许想攻击的是别人,却无法说出口,所以只能攻击自己,让自己难受。
或许想要证明给父母看,我现在过得不好,作息一团糟,影响了工作,你还不肯承认当初做错了吗?
或许小时候只有生病时才能获得父母的关心,所以长大后用熬夜的方式让自己生病,获得别人的关心。
熬夜躲避的不是黑暗,而是自己
有些人硬撑着不睡觉,必须开着灯,因为怕黑,怕鬼。
我们熬的不是夜,是孤独
有的人发现,伴侣或室友在的时候,很容易入睡。而自己独处时,经常熬夜,必须在床上玩会儿手机,直到很困才能入睡。
父母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婴儿就算睡着了,也能感觉到妈妈离开,然后醒过来大哭。婴儿需要感觉到和妈妈的联系,才能入睡。成年人不需要妈妈在身边,但也需要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存在于现实中,也可以存在于内心。
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有严重的失眠。医生怎么治疗他呢?
· 晚上,在俾斯麦入睡之前,医生坐在床边,陪着他入睡。
· 早晨,在俾斯麦快醒来时,医生又坐在床边,穿着同样的衣服,看着他醒来。
这样做了一段时间,俾斯麦的失眠治好了。
对俾斯麦来说,闭眼前和睁眼后,看到的是同一个人陪伴自己。一段时间之后,他心中内化了以医生形象为基础的稳定客体,不安全感得到缓解,于是放松下来,能够睡着了。
独处时熬夜,睡前玩手机,某种程度上,是想和别人保持联系,防御内心的孤独。成人的手机,和孩子的小熊,都起到替代性客体的作用。一旦睡着,就只能放下手机,和别人的联系断开,失去可以依恋的客体。
所以,我们很难放下手机,因为我们熬的不是夜,是孤独。
如果熬夜真的戒不掉,不如享受。早睡是身体需求,而熬夜是灵魂需求。如果你无法早睡,或许因为你的灵魂喜欢晚上出来唱歌。